热点材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
了解更多热点材料和备考资料,可关注官方微信号:htgwy01
一.材料背景
原标题:新京报:北京三无“外卖村” 聚集百余黑店
两个月来,新京报多路记者进入饭馆暗访,陆续应聘9家饭馆服务员、杂工。它们无一例外均无“餐饮许可”,在外卖平台的默许下上线,摇身变成生意火爆的正规店。它们店面狭小,专营外卖,北京像素物业部门直言,这里的100余家餐馆,90%以上都是无照经营。
网络订餐在改变写字楼白领、社区居民日常习惯的同时,也出现了泥沙俱下的情况,形成了这个万人规模的“外卖村”。
102家走廊餐馆
多家餐馆老板介绍,自2011年北区建成交房,这些饭馆就出现了,到了2013年,渐渐上了外卖平台。没有环保测评、没有营业执照、没有卫生许可和餐饮许可证,并不影响开店。小区里竞争激烈,每年甚至每月都有新店退出或者新加入。
“有检查就关几天门,店主也不担心相关部门的检查。”一家外卖平台业务经理透露,小区物业曾提出把所有饭馆集中到9号楼,统一管理,但最终没有推进。目前的管理仅是“早上偶尔会去检查楼道,看看有没有招牌占道,垃圾有没有及时清理”。
北京像素物业公司客服部马经理表示,2011年像素北区建成后,由于周边没有餐馆,就默许一层底商经营餐馆,从而形成风气。
由于小区楼房商住两用,业主出租开餐馆是个人行为,马经理称,物业苦于没有强制清理权利,管不了。如果有严重扰民现象,得到其他业主授权后,物业可以代为起诉。对于一层现在新装修的店铺,物业要求其签订装修协议,禁止餐饮经营,但已有的102家餐馆,仍无法管理。
“像素餐馆90%没有证照”,马经理称,对于小区餐馆无照经营的情况,物业已经上报给工商、食药监等部门,曾清查过一次,但现在依然存在。
个别商家办“管理执照”掩人耳目
按照正常流程,申请开餐馆需要前置审批,即在工商部门拿到营业执照前,必须先得到餐饮服务许可证,两证齐全才可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。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,北京像素个别有“工商执照”的餐馆,用的都是餐饮管理执照,按照规定,其经营范围并不包含餐饮服务。
凭借自己的人脉,老板杨明(化名)借到了朋友的工商执照,在美团和百度外卖平台上线外卖,近期又重新回归饿了么,其中美团外卖为其销量贡献最多,每月达1700余单。
老板田源(化名)想着把吉太太灌汤蒸饺做成连锁店。“我已经都找好人了,要注册公司、申请商标了,有专门干这个的,一千块钱,公章都有。”
“只要先p个假照,在网上申请,走流程,等业务经理找商家的时候,好好跟他说说,就没问题。”
“我现在和业务经理们都好熟,什么事儿都好说。”田源说连营业执照都是“他们教我p的”。
“每个人有自己的手段,我就是喝酒。”这是田源引以为傲的做事方法。
二.相关评论
名义上,外卖平台也会要求相关餐厅上传营业证照,并号称会派区域业务经理实地查核。可诚如我们所见,此类做法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。究其原因,一者,由于平 台服务提供方的放任和监管缺失,让不合格的餐饮企业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受公众信任的大平台。再者,基于平台抢占市场份额的考量,尚处于初级扩张期的外卖电 商,客观上存在着尽可能多吸收店家招揽顾客的冲动。北京像素小区出现的“外卖村”,最直观地反映出外卖平台既缺乏治理意愿又缺乏治理能力的窘境。
互联网所引发的业态变更,从来都是一个“赋权”的过程。网络外卖的兴起,实质上导致了“决定餐厅能否入场”的权限,由监管部门转移到了平台电商。而硬币的 另一面是,有多大的权力便应承担多大的责任,掌握着市场入口的各家外卖平台,显然应该拿出更多诚意和心力,扮演好守关者的角色。当然,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 言,也同样有必要重新设计自身的监管模式,以求真正适应网络订餐时代的消费特征和交易方式。
——新华每日电讯《黑‘外卖村’呼唤订餐监管模式升级》
就食品安全监管来说,针对外卖业乱象,食药监等部门也要担起责任。
本质上,很多线上外卖的问题,根源还是线下实体餐馆处在了强效监管半径外。而餐馆无证经营、卫生不达标等问题,就在工商、食药监等部门的监管职能范畴内。对于某些黑店跟平台可能有的勾连,有关方面就应介入调查,并依法处理。
据了解,在新京报曝出那些外卖餐馆卫生条件差、无照等乱象后,当日上午,北京市食药监局联合工商、安监、城管等部门,对海淀、朝阳等上百家餐厅进行集中 查处,并对北京像素小区内100多家餐厅关停。其反应可谓迅速,而在这类“曝光——治理”的良性互动链条外,日常化查证执法也要加码。
毋庸置疑,线上外卖作为O2O新业态的衍生物,本身并无原罪,但在中国,有些黑心作坊乘虚而入,将无店面、难发觉的外卖视作对“互联网+”风口的把握,这无异于对新经济的抹黑。
——新京报《面对‘外卖村’乱象,监管部门守土有责》
对于用户和消费者来说,不管是网络订餐还是传统就餐,都只是形式上的区别,最关心的始终是食品的安全、卫生和品质。但是,相对于餐厅、饭馆等传统餐饮场所,网络外卖相对隐蔽。监管有时候难以全覆盖地触及各个角落,导致现实中的网络外卖很大程度上处于外部监管的盲区。而在内部监管方面,一些网络平台基于盈利冲动,在审核商户资质时睁只眼闭只眼,放任、默许无证商家进入平台,甚至引导商家虚构信息。内外皆有漏洞,安全问题频出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以网络为载体的订餐业务,引入了强大的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,却没有配套的监管机制与之相对应。监管跟不上行业发展,势必引发巨大的问题。作为一种新生的蓬勃力量,不管是从法律上还是从道义上,互联网企业都应该致力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行业的健康发展,而不是利用其虚拟的载体钻制度的漏洞,这无异于“饮鸩止渴”。
面对前所未有的新业态,政府部门的监管思维、模式、力度也应该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,切实背负起监管的重任,寻求更有效、更实际的事 前事中事后监管方式。网络平台也要自觉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,利用“大数据”技术的优势,规范其签约商户的行为,推动互联网与市场监管的深度融合。网络订餐如果继续脱离监管野蛮生长,“舌尖上的诱惑”就会变成“舌尖上的诱‘祸’”。
——新华日报《聚百余黑店‘外卖村’何以成气候》
三.热点解析
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,以“饿了么”、“百度外卖”为代表的网络订餐平台迅速崛起, 其贩卖的便捷化餐饮服务迅速改变着都市白领的生活方式。然而,近日,随着以北京像素小区“外卖村”乱象的曝光,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,也对网络订餐这一蓬勃发展的行业敲响了监管警钟。
“外卖村”乱象的出现,具有多方面的原因。第一,餐饮从业者缺乏基本职业素养和正确的经营理念。第二,网络订餐平台默许的态度纵容了黑“外卖村”的壮大。虽然网站在名义上要求入驻商家都需要具有餐饮营业证,但在实际操作中确没有认真核实,导致假证、借证的情况屡见不鲜。第三,有关部门的监管具有临时性,虽然在媒体曝光以后,有关部门迅速做出反应,但只要没有形成长效的日常监管模式,类似的黑“外卖村”还会在一段时间以后改名换姓,卷土重来。这也是黑“外卖村”屡禁不止的原因。
要彻底根除“外卖村”乱象,保证公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需要各方长期共同的努力。第一,媒体和公众要发挥监督作用,对发现的危害食品安全的商家要坚决曝光,让黑心店家无路可走。第二,网络订餐平台需担负起企业责任。在网络订餐服务为订餐平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的同时,企业也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。建立严格的入驻标准,对商家的营业资格要严格核实。第三,有关部门要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。除了对已出现问题的商家及时整顿处理以外,还要加强日常监管,将此类乱象扼杀在摇篮中。
途途君在此预祝各位考生备考顺利,马到成“公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