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材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
了解更多热点材料和备考资料,可关注官方微信号:htgwy01
一、材料背景
7月5日强降水侵袭湖北江汉平原至鄂东北一带,其中,最大降雨出现在武汉蔡甸站,达217.3毫米。受强降雨影响,武汉市6日早晨出现严重内涝,多路段车辆无法通行,受强降雨影响,今晨武汉市内出现严重内涝。多条交通主干道被水淹没,车辆无法通行,给武汉市民的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。
7月24日晚开始,河北保定出现新一轮强降雨,阜平、涿州、满城,保定市区等地出现50毫米以上的暴雨,。连续强降雨,导致保定市区已经出现城市内涝,交通受阻。
受一夜暴雨影响,7月7日江苏南京多处道路积水严重,车辆无法通行,匝道下不了高速,有些地方积水近一米。南京交警八大队被淹,不少交警开私家车、着便装执勤巡逻。地铁三号线、一号线部分站点、轨道进水,列车间隔将较大。7月7日凌晨,南京南站动车所动车库发生围墙倒塌,据网友爆料,出库方向咽喉区围墙倒塌200立方米,影响多个方向所有动车出库,乘务员也被困在动车所里。上午,上海铁路局南京动车段回应称受影响线路正在全力抢通,陆续恢复。
二、建设“海绵城市”
怎样从通俗的角度理解“海绵城市”建设?
答: 据北京市水务局相关专家介绍,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 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。“海绵城市”应当能够很好地应对汛期从小到大的各种降雨,使其不发生洪涝灾害,同时又能合理地资源化利用雨洪水和维 持良好的水文生态环境。
海绵城市的本质追求和阶段特征是什么?
答:过去在水利里面有“防洪排涝”这个词,在城市里面我们过去只有排水,没有“涝”这个说法。为什么现在涝变得严重?就是城市发展过程中,先地上后地下,基础设施欠账太多的结果。
海绵城市一定是构建三个尺度的系统。不仅有社区尺度,现在做的工作都在这个尺度上,但实际上我们还有城市尺度的措施,还要有流域尺度的措施,只有这三个尺度匹配起来,才能解决城市受淹的问题。
海绵城市进程
2013年12月,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针对城市缺水问题提出,“必须顺应自然,打造自然积存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的‘海绵城市’,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。”2014年2月发布的《住房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工作要点》中提出“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 设模式,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”的要求。2015年4月首批16个试点城市“出炉”。国家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榜如下:迁安、白城、镇江、嘉兴、池州、厦门、萍乡、济南、鹤壁、武汉、常德、南宁、重庆、遂宁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。
——京华日报《五问“海绵城市”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》
记者采访获悉,相对往年雨季的全民吐槽,今年武汉的主城区,包括著名的看海胜地——武汉大学周边,渍水缓解了很多;而网络发声相对较弱的边远城区,则是重灾区。
家住汉口的律师吴良涛告诉记者,武汉市内原来的渍水点基本没有渍水,包括很严重的老汉口,也没有因为水灾导致室内交通大堵塞;而被淹得严重的是东湖高新区和江夏区以及新州,是武汉近年发展较快的新城区。
参与当地多个地下管网项目建设的武汉悍路威科技负责人何钧认为,武汉市这几年在地下管网清淤和管网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,海绵城市试点工作,也还是起到一些作用。
——中国园林网《湖北需靠海绵城市破题内涝之困》
郑州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,率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。郑东新区的建设实践经验表明,海绵城市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智慧治水新思路,我国重点内涝区应加快建设步伐。一是规划设计要融入海绵理念。即在城市的总体规划、专项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过程中,将“海绵城市”的理念充分融入各层级规划之中。
二是建设实施要严守刚性标准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,编制海绵城市关键性内容和技术性指标,对蓄水总量、湿地面积、地面透水性、下凹式绿地率、径流系数、雨水回收率等进行严格控制。
三是治理目标要做到统筹兼顾。在丰水期,通过河流水系及排水系统的疏通,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量;在枯水期,通过积存水资源的释放,调节城市气候;对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、水体、湿地等,综合运用技术手段,治理水污染、改善水生态,使其生态功能得到恢复。
四是技术应用要突出科技创新。在海绵城市实施过程中,有效运用生态建设、水污染防治、新型材料、物联网等方面的新材料、新技术。
五是管理体制要实现协调联动。建立部门协作机制,推进工作联动,明确规划、建设、市政、园林、水务、财政等多部门责任分工,形成各司其职、齐抓共管、运转高效的海绵城市建设格局。
——经济日报《让城市成为 ‘吸水海绵’ 》
三、热点解读根据住建部2010年对32个省的351个城市的内涝情况调研显示,自2008年,有213个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,占调查城市的62%;内涝灾害一年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就有137个,甚至扩大到干旱少雨的西安、沈阳等西部和北部城市。“逢暴必涝”几乎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常态,每年夏天“在某某地方看海”都会成为网络热点。事实上,城市内涝频发,正反映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不足。
城市内涝原因分析:一,城市排水系统滞后,设计标准偏低。二,城市盲目扩张,湖泊、洼地等自然蓄水地被破坏,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多。三,只重视地面上的发展,忽视地下排水网络的修建和升级。
城市内涝的治理:
常规城市内涝治理思路:改善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统,增强城市排水能力。弊端:工程量大,费时费力。
新的城市内涝治理措施:建设海绵城市。保证城市中有足够面积的绿地、洼地、湿地等人工或自然“海绵体”,在强降雨来临时可以充分将雨水吸收、滞蓄甚至净化、再利用。好处:降雨来临时,最大限度确保雨水吸收,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,有效缓解城市内涝。保护了河湖、湿地等自然景观,保护城市生态系统,改善城市环境,在不降雨时给市民提供绿色休闲场所。
途途君在此预祝各位考生备考顺利,马到成“公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