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在创业地温州办理手续的,但很多地方的管理部门对此不认可。
郑兴伟的遭遇并非个例。在蔡志楠处办理《自主创业证》的很多清华学生,最终也没把证件领走。曾经有四川籍的同学在清华申请了《自主创业证》,毕业后到河南创业,不知道应该找谁负责。还有一些同学反映:跨地区办理手续业务太繁琐,创业压力大,耗不起。
“各地落实情况不一样,北京算是落实比较到位的,中西部地区就麻烦很多。” 蔡志楠说,“这涉及学校所在地、生源地与创业地三地:《自主创业证》是在学校开具的;创业属于‘灵活就业’,学生离校后档案就回了生源地;而创业后纳税则是在创业地。互相怎么协调?”
“大学生创业网”发布的《2012年度各地创业就业政策白皮书》显示,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,仅有5省1市1个自治区的创业政策明确提到了《自主创业证》。
“实际上,很多地方机构并不认识这个《自主创业证》。”数位2012届创业高校毕业生反映。
能给的不一定是想要的
即使没有以上障碍,优惠政策能够落实,《自主创业证》所提供的优惠也未必是创业者真正需要的。
郑兴伟到税务机构咨询后了解到:即使自己大费周折异地办下了失业登记,也拿不到一分钱的税务优惠。原来,根据温州市的有关规定,优惠只有“从事个体经营”的毕业生才能获得,而郑兴伟创办的万里祥电器有限公司并不属于“个体经营”。
在蔡志楠看来,创业类型是多种多样的,创业支持也应该构成体系,而《自主创业证》提供的税务优惠太单一了。他介绍,清华毕业生创业多在IT等技术领域,基本不差钱。他们需要的是,在不违反法律